
一、切管(下料)
1、測量電加熱管金屬管的規(guī)格,主要檢測每個批次電加熱管金屬管外徑相差≤0.2mm;管壁厚相差≤0.2mm;
2、電加熱管的切口不得有由于刀具與切斷面摩擦而產(chǎn)生的毛刺;
3、電加熱管的切口寬度應不大于2.5mm;
4、電加熱管的長度公差為±0.5mm;
5、以自檢為主,檢驗員首檢,并抽檢;
工夾量具及設備:白鋼刀、鋼板尺、卷尺、卡尺、儀表車床
二、倒角(去毛刺)
1、將電加熱管兩端內孔倒角0.3×45°,不得有毛刺;
2、打壓電加熱管由壓縮空氣打壓6~7公斤力,并將電加熱管浸入水槽中觀察有無氣泡產(chǎn)出。
工夾量具及設備:鉆頭、臺車、空壓機、水槽、外接壓力表。
三、洗管
用毛刷來回兩次,電加熱管用的金屬管管內壁太臟時用鋼絲球來回刷,并用壓縮空氣吹盡殘留物。在陽光下觀察管內情況。
工夾量具及設備:各種規(guī)格的長把毛刷、不銹鋼鋼絲球。
四、壓裝實心堵頭
將引出棒壓入實心堵頭,壓入尺寸按生產(chǎn)令中引出棒入管長度執(zhí)行。
工夾量具及設備:鋼板尺、手搬壓力機
五、繞線
1、根據(jù)生產(chǎn)令選擇絲種,絲經(jīng)及芯軸,注意檢查絲徑;
2、保證繞距均勻,不得有“跳圈”現(xiàn)象;
3、穿入引出棒,按生產(chǎn)令要求保證繞線阻值,檢查實際密繞長度與生產(chǎn)令標注的密繞長度相差±10mm既可通過;
4.自檢為主,檢驗員抽檢。
工夾量具及設備: 繞絲機、各種規(guī)格的繞絲芯軸、卷尺、阻值數(shù)字表。
六、點焊(氧焊)
1、引出棒與電阻絲要保證穿入后的緊密接觸;
2、要保證焊接牢固,確保縮管時電阻絲不從引出棒上滑脫;
3、點焊電流調整到點焊不打火并冒煙為合適電流,焊點應距引出棒穿絲部分的端面2mm以上點焊,焊點不少于2處,對頭圈絲頭,專門點焊,并使絲頭不得翹起;
4、大于0.8mm絲徑應氧焊,焊點應在電阻絲穿入引出棒,電阻絲尾部的第一圈與第二圈絲間距處,其余靠近火焰部分應包裹濕石棉線,防止絲的局部退火,造成拉絲不均勻現(xiàn)象;
5、移動成品時要小心輕拿輕放,保證電阻絲不變形;
6、檢驗員檢驗合格后,方可轉入下道工序。
工夾量具及設備:儲能式點焊機、氧焊設備、焊絲。
七、入粉(關鍵重要工序)
1、用高標號汽油清洗絲,并用壓縮空氣吹干;
2、將MgO粉在盤內攤開其厚度不超過40mm,放入烘箱內。需要穿鎂芯時,鎂芯也放入烘箱,在100℃溫度下烘1~3小時,使其完全干燥,盡量帶溫入粉;
3、按生產(chǎn)令要求保證引出棒入管長度;
4、絲徑≥0.5mm時,要予拉絲至管長的三分之二,穿鎂芯要求時應輕拉;
5、入粉后要求填充比達到2.4~2.6g/㎝2;
6、根據(jù)越細的電阻絲徑,調整震動量越小越好;
注意:“絲下垂”現(xiàn)象產(chǎn)生、
7、裝空心堵頭應保證不使引出棒竄動和旋轉,并保證壓牢堵頭,確保粉不漏;
8、選擇入粉襯管時(雙襯管),襯管外經(jīng)應小于管內徑0.5mm,內襯管徑應不大于絲外徑0.5mm;
9、自檢耐壓與絕緣,合格后方可轉入下道工序;
10、入粉時注意事項(工藝說明):
a、目測螺旋電阻絲的均勻性。既把電阻絲拉長到管長的二分之一,觀察是否疏密度基本均勻;
b、核對引出棒的材質,長度直徑,如有彎曲需校直;
c、如果管子彎曲,需校直。
d、加粉重量計算公式(忽略不計絲重、引出棒、堵頭重量):
W= d2·L·V≈0.785 d2·L·V
式中:d—管內徑 ㎝
L—管長度 ㎝
V—粉密度2.4~2.6g/㎝2
工夾量具及設備:入粉機、自動擊穿儀、烘箱、卷尺、清洗盤、汽油。
八、縮管
1、仔細地將電加熱管金屬管子所有部位擦拭干凈;
2、縮管注意方向,保證實心堵頭先進入軋輥(空燒管類提倡正反縮管);
3、縮管后管徑公差為±0.08mm(包括圓變公差在內);
4、縮管后直線度為每米不大于4mm;
5、每調試一次軋輥,給調試件不大于8件;
6、檢驗人員抽檢管徑和直線度,并抽檢20%的電阻值及管長。
注:縮管后,管子最長與最短之差應不大于生產(chǎn)令要求“縮管后管長”3%;由于縮管后管長懸殊過大不可挽救時,廢品計入入粉上。
工夾量具及設備:縮管機、卷尺、卡尺。
九、車兩頭
1、保證引出棒車完后對稱,兩端外露長度相差不大于2mm;
2、管子的長度公差為±0.5mm;
3、用銼刀倒去外圓毛刺;
4、自檢為主,檢驗員抽檢。
工夾量具及設備:臺車儀表車床、白鋼刀、卷尺、鋼板尺。
上一篇:不銹鋼電加熱管的特點
下一篇:電熱管表面負荷如何計算?